武汉斯美尔口腔近期接到牙友们的咨询,关于牙齿矫正后是否会出现“黑三角”。对此,我作为斯美尔口腔的编辑人员,为大家揭开“黑三角”形成的秘密。
“黑三角”是指当牙龈不能完全覆盖牙齿的牙颈部与接触点之间留有间隙时,牙与牙之间会出现一个黑色的、空洞的三角形。其专业术语为龈外展隙,俗称“黑三角”。
“黑三角”不仅影响美观和清晰发音,而且有一定的不可修复性。让人遗憾的是,部分牙友们抱怨有“黑三角”主要是因为矫正牙齿导致的,但实际上,其形成与个人情况、牙周病、牙齿清洁、牙齿形态、年龄和口腔机构规范性有很大关系。
1. 牙周炎:牙周炎是造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龈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2. 牙冠形态:由于下颌前牙区切牙的牙冠形态相对较窄、较长且呈三角形,接触点位置较高,拉长了到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,因此更容易出现“黑三角”,而后牙区很少出现。
3. 错误的托槽粘接:托槽粘接错误会导致牙根分散较大,相邻牙齿间的缝隙加大,容易形成“黑三角”。
4. 不规范的操作:为了缩短矫正时间而引起牙龈萎缩,进而导致“黑三角”。
5. 牙列拥挤:牙齿拥挤不齐时,难以清洗,易造成牙龈萎缩。矫正后感觉有“黑三角”,实际上并非矫正牙套所致,而是原本牙齿的情况。
6. 年龄:随着年龄的增长,每年牙龈乳头的高度会降低0.012mm,从而增加了“黑三角”的出现几率。
“黑三角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牙齿清洁不够引发牙菌斑结石导致牙龈萎缩。注意牙齿清洁可以减少“黑三角”的发生。
除了刷牙,还可以使用冲牙器、牙线、牙缝刷等辅助清洁工具,全面清洁牙齿,这样可以减少“黑三角”的发生,并减少其他口腔问题因牙齿清洁不当而引发的发生。
通过以上解析,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,“黑三角”不仅与牙齿矫正有关,还与个人的口腔以及矫正操作是否规范有很大关系。因此,我们需要注重牙齿的清洁,正确使用清洁工具,避免过度矫正牙齿,以预防并减少“黑三角”的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