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铱民,男,主任医师,教授,中国工程院院士,原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。他是一位口腔修复科的专家,擅长颌骨/颜面软组织缺损及复杂牙列缺损的修复。
赵铱民于1983年毕业于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,199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。他是博士研究生导师、的口腔修复专家、学科带头人,以及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和总后勤部“科技银星”、全国政协委员。他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学研究,在磁附着技术、种植修复技术、颌骨缺损功能重建、颜面部缺损仿真修复等方向上取得了显著成果。
赵铱民自1986年开始致力于颌面缺损修复的研究,并在1999年以来三度赴美国、日本留学,专注学习和研究颌面缺损修复技术。他完成了1000余位患者的颌面缺损修复,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他先后完成了多项研究项目,包括“新型闭路式磁性固位体”、“种植磁附着体”、“颌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基础”和“颜面缺损的仿真修复”。他在中国建立和发展了磁附着固位技术,并成功研制出“Z系列闭合磁路磁性固位体”。他还创造了7种临床修复新技术,其中有2项已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应用。尤其是他创立了“应用种植体-环形支架-磁性附着体修复全上颌骨缺失”的新技术,为解决这一颌面缺损修复领域的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赵铱民目前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科学院客座教授、日本大阪齿科大学名誉教授等职务。他于2004年获得国际牙医学院院士称号,是我国在国际修复学界有影响力的口腔医学专家。
赵铱民担任了多个重要的口腔医学会和学会的职务,包括军事齿科学会主席、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、中华医学会理事、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、国际牙科研究会(IADR)中国分会主席、国际颌面缺损修复学会理事、全军口腔医学专业学会主任委员、陕西省口腔医学会主任委员、中国医院管理学会口腔医院分会主任委员,以及多个医学杂志的主编或编委。
赵铱民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及2006年的军队“十五”重大科技贡献奖。他的科研成果包括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,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,“十一五”支撑计划项目1项以及军队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。他发表了95篇论文,其中16篇被SCI收录。此外,他担任了多本口腔医学教材和专著的编写工作。
赵铱民是口腔修复领域的杰出人物,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。通过他的努力,口腔修复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,为解决颌骨/颜面软组织缺损及复杂牙列缺损的修复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技术。